日期:2023.01.06浏览次数: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强调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打造集约高效的物质空间、营造和谐宜居的社会空间、保护传统文化空间,优化乡村发展布局是探索农村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我国乡村公共空间存在资源利用率低、生产空间空置、生活空间分散、生态结构失衡、空间特色和文化逐步缺失等问题。绿色设计理念下乡村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是整合乡村公共空间的生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其本质就是“去粗取精”,同时为乡村公共空间注入新的活力,思考更为合理的空间形式与绿色设计的生活方式。
一、我国乡村公共空间的概念
原始社会中,村落里的原始人类聚在一起举行仪式,这就形成了公共空间。农业革命后,人类开始定居,开垦田地,建造房屋,乡村公共空间慢慢发展成熟。村落公共空间有些界限是清晰的,有些是模糊的,村庄中有祠堂、公社,同时每家每户也有墙和门形成的私人空间,在这些墙与墙的间隔中产生了街道与胡同。乡村公共空间的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形式也会随着人类活动交往内容的改变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乡村公共空间分为正式公共空间与非正式公共空间两种。
乡村公共空间的社会功能
乡村公共空间作为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发展与变迁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社会功能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满足村民的基本需求、展现乡村特色地域文化、促进乡村社会整合、维护乡村秩序。乡村公共空间的社会功能为乡村振兴与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满足村民的基本需求。费孝通在其《乡土中国》中认为,中国的农村是一种“乡土社会”,中国社会的基层也是乡土性的,熟人社会也是传统乡土社会的基本特征。村民是以土地为中心进行生产活动,其个体空间主要集中于土地、家庭之中,而乡村公共空间则极大弥补了这一方面的不足。学校、祠堂、邻里、广场等公共空间的出现就给人的社会化过程提供了充分的外部条件,村民们可以在这里进行各种形式的活动,与邻进行交往,建立社会关系。因此,乡村公共空间的存在与发展可以满足村民们的基本需求。
第二,展现乡村特色地域文化。一方面,公共空间的分布体现了地方特色,而不同的地域有其不同的空间分布。另一方面,乡村公共空间也展现了地域的特色文化,在长期农村居民的农耕劳作过程中形成的乡风习俗,生活方式等都成为当地特色地域文化。因此,乡村公共空间的存在与发展可以展现乡村特色地域文化。
第三,促进乡村社会整合,维护乡村秩序。乡村公共空间作为一种人们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在乡村社会中起到强化集体归属感,巩固社会秩序的社会功能。因此,乡村公共空间的存在与发展可以促进乡村社会整合,维护乡村秩序。
二、我国乡村公共空间的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进程,乡村的结构与功能也在发生改变,这些变化也会影响乡村当前的公共空间与生态环境。目前,乡村的家庭结构日益呈现出小型化、私密化、老龄化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公共空间出现萎缩,村民聚集在一起交流活动的次数大不如前。乡村的某些公共空间布局已不适应现在村民的生产生活,主要出现生活空间分散、生态环境污染、生产空间无序、空间特色和文化逐步缺失等问题。目前国内大多村庄的发展过程中欠缺绿色环保意识。
三、绿色设计理念对乡村公共空间建设的影响
绿色设计在乡村公共空间中是以保护乡村生态与居住环境、节约资源、整合乡村散乱的公共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村民的舒适程度等为主要目的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绿色设计理念要求设计在过程中保护乡村生态与居住环境,就地取材,增加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资源,维护乡村传统建筑,提高乡村特色竞争力,以人为本,改善乡村公共空间的环境。时代发展到今日,绿色设计已成为乡村公共空间发展的必然方向。
四、绿色设计理念指引下的乡村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绿色设计理念指引下的乡村公共空间设计策略主要从乡村的公共空间布局、生态环境、乡村风貌和公共空间的配套设施等方面着手。绿色设计理念要求我们在乡村公共空间中的建设手段应以保护乡村公共空间环境、采用环保型材料、提高乡村土地利用率、建造适宜村民活动的公共空间环境为主,为村民创造更舒适的生活。
(一)整合乡村公共空间的布局形式
目前,乡村面临土地利用空间散乱化、整体风貌同质化和公共空间无序化等多个问题,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缺少宏观的规划。比如由于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发展,某些村庄会增加道路、住房、公共空间或公共设施,但这种“后期添加”的方式会使乡村在这些空间布局中产生一些闲置的空间,衔接不够流畅,导致乡村公共空间的利用率不高,功能欠缺,村民参与度和使用的积极性较弱。众多问题急需通过整合乡村公共空间的布局形式去解决。绿色设计理念下的乡村公共空间布局重构需要我们从宏观角度重新审视乡村公共空间,将可利用的公共空间整合与重构,赋予不同的公共空间不同的功能,整治乡村公共空间的布局,优化乡村空间形态,最终实现合理协调的乡村规划布局形式,创造舒适的乡村公共空间环境。
(二)改善乡村公共空间的生态环境
乡村公共空间的环境问题目前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对环境的人为破坏。在大部分乡村发展旅游业的前提下,垃圾主要是村民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垃圾和游客带来的垃圾,垃圾中可堆肥的厨余垃圾和焚烧垃圾占绝大多数。绿色设计理念下的乡村公共空间的环境改善可通过垃圾分类处理和规划乡村公共空间的生态环境范围来实现,要大力宣扬环境保护理念,改善乡村公共空间的生态环境,保障乡村公共空间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三)统一乡村公共空间的风貌
绿色设计理念下的乡村公共空间在设计中应根植本土,注重乡村的本土文化传统,在空间肌理上采用绿色环保的材料,比如夯土、石材、瓦片和木材等,这些材料是具有乡村意味的,能够体现乡村当地的特色,增加村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村舍的重构方面,将乡村建筑分为改造和修复两种,保留乡村的历史建筑特色和文化传统,统一乡村的建筑风格。重构乡村公共空间应遵循乡村公共空间发展的规律,保持乡村公共空间的传统空间肌理,将改造和保留的村舍置于统一的形式特征中,注重乡村公共空间的文化传承与承载功能,从而促进乡村公共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使村民生活在环境友好、本土特色浓郁的乡村公共空间之中。
五、绿色设计理念指引下的乡村空间设计的结论与启示
由于国家政策的指引,我国的乡村建设已有了初步的成效,但是乡村公共空间仍然存在生态结构失调、村民缺少参与等问题。针对激活乡村公共空间,使乡村公共空间真正发挥其功能作用而言,以绿色设计理念为指导对乡村公共空间进行重构不失为一种策略。为了实现将绿色设计理念运用到乡村重构之中的美好构想,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视角完善和发展乡村公共空间建设,需要整合乡村公共空间的布局形式,传承本土文化,改善乡村公共空间的生态环境,统一乡村公共空间的风貌,为村民构建一种更为合理的空间形式与绿色设计的生活方式。
笨鸟(重庆)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5-2017All rights reserved渝ICP备17015477号-1- 文化旅游-- 旅游策划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3833遥阳科技提供网站建设及网络推广技术支持服务
友情链接:
旅游策划
金佛山旅游策划
峨眉山旅游策划
茅台古镇旅游策划
綦江老瀛山旅游策划
赤水丹霞旅游策划
土城古镇旅游策划
安居古城旅游策划
小三峡旅游策划
白帝城旅游策划
丙安古镇旅游策划
赤水河谷旅游策划
飞龙寨景区规划
云门囤景区规划
大洞竹海风景名胜区景区规划
净心谷景区规划
武陵山大裂谷景区规划
灵巫洞景区规划
四川百岛湖景区规划